湖南法治報通訊員 徐朝輝 符淳 劉海平
孝興巖門,德潤古堡。走進這里,同德共興新陣地、孝德文化廣場、孝悌講堂……一幕幕富有“孝德”文化元素的場景,一個充滿“孝德”傳統文化氣息和時代魅力的村落展現在眼前,你會被熏陶感染而駐足深思,感到有一股強大的德治力量浸入肌體內,融進血液里……
巖門古堡位于瀘溪縣達嵐鎮達嵐坪社區第三片區網格(稱“巖門古堡網格”),始建于明初,原有八大院(秀才大院、康家大院、官家大院、老虎院兩座、道場大院兩座、中堂大院),系軍事防御功能體系的居住地,至今已有650多年歷史,素有湘西古堡秘境之稱,被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、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。近年來,該社區賡續巖門古堡以德齊家、以德治堡、以德興業理念,大力提升基層自治效能,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,構建了一幅“產業興旺、管理有序、環境優美、鄰里和諧、生活幸福”的新農村愿景圖,先后被列為湖南省歷史文化名村、湖南省美麗鄉村示范村、湘西自治州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區)。
巖門古堡寨。
傳承家規家訓 以德齊家
發揮孝德文化教育、引領和浸潤作用,挖掘弘揚優良傳統家風文化,積極引導村民“立家規、傳家訓、亮家風”,發揮家庭家教家風作用,以好家風促民風樹新風。
立家規,自我約束管理。舉辦“傳承家風家訓、涵養文明新風”“家訓家規我來寫、家風故事我來講”等主題系列活動,引導村民圍繞《康氏家訓》“孝、恭、善、勤、儉”為主要內容,制定適合自家的家規和家訓,由“五老”鄉賢提練、法律顧問把關、村委會審定、自家認可執行。據統計,古堡共立家規6套30余條。通過立家規,村民增強了對孝德傳統文化價值的認同與堅守,強化了家風家訓傳承的榮譽感和使命感,提高了自我約束、自我管理、自我履行的力度,推進了古堡的良法善治。
傳家訓,自我教育引導。采取楹聯、匾額、小冊子等方式,將魅力家訓“寫”出來;開展“家風家訓微課堂”“大手拉小手傳承好家風”等活動,將優良家訓“講”出來;開展“孝媳婦”“好婆婆”“最美家庭”“文明家庭”等評選表彰活動,將家風家訓“推”起來,把文明家風吹進千家萬戶。多年來,全堡父慈母賢子孝、家庭和睦、鄰里和諧、崇德向善、見賢思齊,滋養了一批又一批鄉賢能人,是遠近聞名的書香之地。
亮家風,自我接受監督。以黨員干部引領、家族頭人牽頭、五老鄉賢聚力,帶動家家戶戶將家風家訓制作上墻,自覺“亮家風”;以兒童之家、游客中心廣場為平臺,打造家風家訓文化墻,集中“曬家風”;以“誠信榜”為抓手,對傳承家風家訓成效好的家庭上紅榜表揚,反之進行提醒警示,聚焦好家風,極大激發了人人遵循家訓、戶戶傳承好家風的風氣。
厲行村規民約 以德治堡
巖門古堡賡續傳統孝德文化,將孝德治理元素融入村規民約,以軟約束推動強落實,以小約定撬動大治理。
按規管事。按照“民事民議、民事民辦、民事民管”規定,通過院壩會、理事會、議事會的方式商議處理網格內各項事務,激發村民自治活力,促進網格有效治理,推動紅白喜事簡辦、文明祭祀等風俗轉變。
以理處事。網格內的大小事務,一般由德高望重的老黨員、族長、鄉賢出面處理,曉之以理、動之以情、處之以義,有力推動矛盾糾紛化解“事心雙解、人和氣順”、公共事務處置“人心齊、給力足、效果好”。近30年來,古堡保持“小事不出組、大事不出堡、平安不出事”的長治久安格局,連續3年獲評平安網格、最美網格稱號。
依約辦事。堅持依約管好家里事、做好分內事、辦好大家事,做到小事不出家、大事不出族、矛盾不出堡。黨員干部嚴格按照村規民約規定認領負責的事項,積極履職盡責,村民依約認真完成“規定動作”與“自選動作”,做到“服務不打烊、守護不缺位、管理不掉鏈”。以前,個別村民占用公共用地堆放雜物、垃圾,影響通行及環境整潔,自從將人居環境、村莊綜合治理、農村建房等融入村規民約后,村民自覺做到“門前三包”,環境衛生明顯改善。
厚植孝德文化 以德興業
講好孝德故事,助力鄉村事業發展。深挖明代以來聲名遠揚的康興學修建私塾學堂、康志仁辭官建跳巖橋照顧母親、康志義出資修建木橋、康志信出資修建碼頭等故事,總結現代響徹十里八鄉的“孝媳李成香”事跡,弘揚“崇德尚善、關愛鄉鄰”的大愛之風,推進古堡以德潤村、向善向好發展。陳軍生投資500萬元建立軍茂種植養殖場帶動附近村民30余人就業增收、發家致富;在孝德文化的感召下,推進了文化旅游業的發展,近3年接待游客13萬人次。
培育“孝德”模范,聚力建設和諧家園。開設“孝悌講堂”、開展“婆媳互夸會”“好婆媳·好妯娌·好鄰里”我為你點贊活動、發揮“積分兌獎”作用,以德化人,激發村民積極爭做孝德模范、爭創最美家庭的強大力量。近3年來,被評選表彰的“好婆婆”30個、“好媳婦 ”30個、“好妯娌”23個、“好鄰里”35個、“最美家庭”30戶,營造了“人人傳唱孝、個個推崇德、家家爭創和美家園”的濃厚氛圍。
發展德治文化,大力弘揚文明新風。把好的家風與孝德文化融合創作成《孝媳李成香》《康志仁背母過河》《夢回古堡》等戲曲文化節目,唱給群眾聽、演給百姓看、傳唱家風民風;依托巖門古堡景區建設“同德共興新陣地”、孝德文化廣場,廣泛傳播傳統文化、良好家風,助推鄉村治理。中央電視臺四套《走遍中國》《記住鄉愁》欄目先后以巖門古堡為背景,突出“孝”主題拍攝《辰河高腔——目連救母》及“六月年”劇目播放,以“慈孝人添壽”為主題,取景拍攝《中國故事》,孝德文化聲名遠揚、文明新風得以弘揚。
“達嵐鎮始終把德治作為推進鄉村治理的有效抓手,積極探索以巖古堡孝德文化建設為示范牽引,推動基層社會治理,逐步形成崇德向善、積極上進的良好社會風尚。”該鎮黨委書記向海蘭表示。近年來,該鎮先后榮獲全州平安創建工作優秀鄉鎮、全州信訪工作優秀鄉鎮、全州法治工作先進鄉鎮、湘西州“楓橋式司法所”等榮譽稱號。
責編:譚好
一審:譚好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